心得分享|最新消息
TOEFL iBT 二戰 111 感謝經典
前言
我認為,目前尚在建立基礎英文能力、甫為英語學習入門者,這篇心得的作用不大。而過去有花過些時間,研讀英語(無論是基於大學升學考試、全民英檢或其他英語考試準備)、搭配以下的情境與人為條件,較為合適參酌這篇備考心得。
-
英文能力敘述:一戰 2012 年 R28/L28/S23/W29 T108
-
考試身份:陽明醫學五年級、正在醫院裡進行 Clerkship、兼有較多外務
-
二戰6/10 R30/L29/S24(GFF)/W28(GG) T111
一戰 2012 年 R28/L28/S23/W29 T108
-
準備時間:經典美語托福 Video 課程 48 小時、自行準備約一週
經典美語講義、考滿分 TPO 三回 46、47、49的讀聽部分
-
全職準備時間不到 10 天,過去曾有下功夫唸英文,但隔了長久的時間無再認真接觸。
-
因工作或學業因素,僅能下班時間或週末準備,備考時間不到 2 週,偶爾會聽、閱讀英文,但距離上回認真唸英文也已隔了好幾年。
-
多年來持續零散式地以非正式管道接觸英文,偶爾(一年兩次左右)會有日常英文閱讀、會話的需要。
背景介紹
5年前第一次參加托福考試,當時在現今已歇業的來欣補習班上課十週、準備兩個多月,成績為108分。隨後就讀於陽明大學,迄今對於英文聽、說、讀、寫沒有特別接觸,我想得到的關連為:過去四年間陸續參加校內國際學生志工團、偶於暑期接待國外至台灣交換的醫學生、出國參加亞洲醫學生會議、在國內籌備國際醫學生會議、在美國工作的姊姊帶著土生土長美國男友回台灣過農曆年時(XD),但都相當零星、僅在寒暑假暴露在80%中文、20%英文的環境底下,即便到國外參加國際會議,大多時間還是與台灣朋友群聚行動,除了購物、點餐、問路…,說的仍是中文。兩年前,與志同道合的熱血夥伴籌辦首屆陽明大學的TEDx時,確實在講題的研議過程中,看了十幾部TED Talks,只是畢竟當時的標的並非準備考試,只是看著字幕思考這樣的活動應如何與講者溝通提昇觀眾體驗。而儘管醫學系的正式課程教材為英文,但共筆制度的盛行、又身兼許多外務的情況下,實在沒有時間與動機唸原文書。綜上所述,儘管托福一戰的成績有達到期待,但後續這四五年間,我與英文算是相當疏離,至多是當某個場合(無論是會議或是活動)需要用到英文,前幾天我會特別看相關的用語,比方帶幾位歐洲朋友逛大安森林公園、信義區、吃鼎泰豐,前一晚會惡補路線當中能讓這些朋友更認識台灣的文化背景資料、食品介紹的說法等。
而也是倚仗著這些稀疏的經驗,這回考試的準備才會如此倉促。因為我自身外務較多、五月以前我所在的醫院作業量相當大,五月換醫院時碰上插曲而無心力準備考試,至月底時做第一回 TPO 49 閱讀時才驚覺大事不妙。我在考試前 18 天左右也有到托福版上請益極短期準備的方式,但因沒有得到太多資訊(當時有位版友有推文談論過去自身類似經驗的參考,相當感謝),版友前輩的分享絕大多數亦合適至少尚有為期一個月以上的準備時間者,因而我便想是否有補習班的課程適合我相較緊急的情況。我在來欣補托福時,是謝忠理老師與 Rachel 老師分別教Reading / Writing 與 Listening / Speaking,當時考完托福後有繼續在來欣上幾個月謝忠理老師的時代雜誌課,但開始準備升學考試、錄取陽明後,便沒有再回到來欣,而又過一陣子,有次想拜訪謝忠理老師,進到補習班大樓才發現來欣已經歇業。因此在沒有熟悉的專業人士可供我意見的情況下,我五月底先行詢問過其他兩家補習班、也有親自到班聽工作人員說明,但還是處於猶豫的狀態,後在網路上發現謝忠理老師目前依然開班授課,與謝老師以臉書聯繫上後,立即拜訪謝老師在來欣歇業後成立的《經典美語》,當下便決定上 48 小時的 Video 課程(聽說讀寫各 12 小時)。花了約莫一週半的醫院實習下班時間與週末,把全部的影帶看完,剩下一週的時間,同樣利用非上班及週末空檔自修。
閱讀
我在上謝老師的課前,做過 TPO 第 49 回的閱讀,當時總共錯 7 題,但卻花了三個多小時、逐字精讀才明白整篇的意思,作答時總是需要把題目、選項及該段文章反覆看好幾回才能釐清自己的思路,可怕的是還不一定會答對。即便五年前考過一次托福,但聽說讀寫各考哪些題型、每題作答時間多長,根本忘得一乾二淨。做完該篇 TPO 後,確認托福閱讀全長只有 60 分鐘時,心頭真是涼了半截(遑論後來還被比我考試日期提早一週考的同學提醒有加試題 XD)。那麼,謝老師的閱讀課是如何幫助我這次拿到滿分呢?
首先,我個人非常喜愛、並且感到自己很合適謝老師邏輯清晰的教學方式。謝老師將不同型態的題目分門別類,綜整過去至現今各類考題的出現頻率與變化,並且就不同題型的思維模式加以著墨,說明答題概念的大方向與重點後,輔以 TPO 難易有別的考題循序地在時間壓力下當場練習後,謝老師再做詳細地解題;而出題頻率偏高的考題,我的感覺是所練習到的、與老師以不同題目反覆對照解析的次數,也都比較高,基本上對於我這類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考試內容與作答關鍵的學生而言,便能夠在大量暴露於考題的概念與試誤當中找回過去曾經熟悉但疏離許久的英文語感。況且,當試題的不同類型能夠對應到標準 SOP 的作答思維,即便我從頭至尾僅做了謝老師的教材、3 篇 TPO 的練習,但回頭看來,其實不嫌少,關鍵反倒可能是有沒有精確、確實地檢討:這個類別的題目,我能不能反射性地在讀題的當下便連結解題方式?如果我這次做錯了,為什麼做錯?哪個環節做錯?如果下次遇到同類別的題目,我會怎麼改進?經過這樣的整理與練習後,其實對於心理的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我可以穩健地用理性分析考題,並採取相應的策略。而謝老師也相當樂意,在我有任何問題時,當面或網路的方式為我解答,迅速梳理我的困惑。以下分享我在上謝老師的課程時,我所整理的不同考題類別的一些方法學。
-
簡化題:不能遺漏畫線句中的重要資訊、或是與原意相反。S V O, which V2 O2 省從屬子句沒關係,因為次要。
-
目的題:先確立動詞,再來看動詞的強度,如「Argue」不夠、「Illustrate」夠強。「說明」的前方是原理,通常看一句即可,有必要再往前看。其目的很好定位者,通常會改寫;很難定位者,常會照抄。
-
細節題:重點在精確定位。當稍微定位到,先看答案往回找,否則文章看多容易混淆。若需要找很久,不要被情緒影響,耐著性子看完文章。
-
負面事實題:需有耐心及細心找到正確答案。
-
結構題:留到最後做。問該段的組織結構方式:不要第一眼就看答案,先精讀主題句(第一句)-> 略讀其他各句(只要主詞+動詞) ,只要沒和主題句衝突便不再往下讀 ->若主題更換,則細看。
-
推論題:動詞通常不太相同。精確定位、慢慢讀,唸完一句可看答案。
-
指示題:較少考代名詞指誰。但要把意思看完!否則會出錯。
-
插入題:有時包含代名詞,要找到指的是誰。注意人稱代名詞、指示詞(These / This...)需對應到正確對象;Synonyms 同義字、Repetition 同一個字。考試時先看題目的插入句,直接按選項套進去作答。如果會破壞兩句的前後密切關係、看到有重複字句,則不塞。
-
大意題:先讀題目給的引言 -> 回文章讀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通常是主旨句)-> 讀每段第一句(通常是主題句)-> 有時全文主旨句會出現在最後一段。
- Personal 人稱代名詞(你我他):單複數一致(單數則往前找單數或不可數)-> 主受格(主要或從屬子句皆然)盡量一致 -> 意思合理
- Reflexive 反身代名詞:主詞及動詞受詞同一人
- Relative 關係代名詞:找就近(先行詞)-> 可跳過修飾語往前指 -> 主動詞單複數一致 -> 意思合理
- Demonstrative 指示代名詞:往前指出現過者
- 其他(不定代):看文章前後
注意 Signal Words!關鍵字 -> 如轉折語。若句中是舉例,回文章找有原理、通則處。
* Contras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Nevertheless, Unlike, In contrast
* Conclusio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Thus, Hence -> 不太可能在前方位置,前方應有些相關
資訊
* Addition︰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Moreover
* Sequence︰ First, After that, Afterwards, Later, Next, Then, Finally, Lastly
* Example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 Similarity︰ Similarly, Likewise, Like
確認所讀句子是否符合主旨、主題句的需求?夠不夠細(比如有給出數據)?如果有點籠統,先把大意記下,看答案如果有剛剛沒看到的細節資訊,再回文章掃描;但如果過於籠統簡短,可繼續看一句。
拿紙記錄下每個答案對應到的段落,兩、三個段的主題若都在同一個答案內,通常會對;若新選項明顯與已經確認正確的選項重複段落,先不理會;都沒提過又充滿細節的答案先不要選或花時間去驗證,太難消去,先不理會。
答案出現「Only」字眼,對的機會通常很低。
聽力
聽力的課程部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強烈建議不以影視帶的方式上課,因為音質會有落差,會有許多聽不清晰的部份,在考題檢討時會挫折指數立刻 Triple。我在準備聽力的時候,一度無所適從,因為做 TPO 三回時錯得相當多,而 Rachel 老師的課堂強調的是如何藉由各式 Key Words 來記錄時序 / 因果 / 對照關係、例證、定義…等考題幾乎不落其範疇外的語句。我剛開始非常困擾的是做筆記,因為我時常會因為記錄某個字詞,而漏聽了後方的資訊,但一旦漏聽一個連貫說明的環節,整個文意便開始不知所云,導致答題時只能模稜兩可地猜測。我嘗試過不做筆記、單靠聽力記憶的方式,但當時的事實證明我完全沒有短期記憶的天賦,因為不做筆記的答題狀況更悲壯,作答時完全忘記我到底聽了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四個我感覺都有聽到的選項發楞 XD。我寫信給 Rachel 老師說明這個狀況,詢問她對於聽力筆記的看法與建議為何,老師很熱心地從語言學的觀點闡述,鼓勵我密集練習做筆記,並且再次整理她認為考試時應當注重的哪些關鍵詞。最後,我還是決定做筆記,但有另一個惱人的問題出現:我折衷地只記下該詞彙的前幾個英文字母,但在作答時回顧筆記,發現我又忘記到底該縮寫代表的單字為何…。總之,聽力是我考前最沒有把握、憂慮指數最高的項目,我個人的觀點是,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度的進步,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重來,我一定會選擇至少提前半年每天暴露在英聽的情境下(如影集、極短片、Talk Show、廣播電台…),而且盡量多做 TPO 的英聽,熟悉考試的紋理與密集練習英聽筆記法。
我在 6/10 考聽力時真的是有絕望之感,首先是它的語速比我所練習過的英聽都還要高、導致聽的資訊很碎片化,又出現許多我聽不太出來說話者深意的語調,天文學、地質學、美國政治制度等又全非我所涉獵,那時心情真的五味雜陳。我是在考完路過其他應考人與親友通電話的內容、當天考試的朋友事後與我交換資訊、不同托福準備版上的評論,意識到似乎多數人對於當天的聽力評價都是偏難,才稍微平撫我的焦慮。這次雖然得到個人不太理解的 29 分,但我在感到幸運之餘,還是建議盡量地早接觸英聽、盡量多做 TPO 的聽力項目練習、盡量增加英聽筆記的練習次數,有餘裕可以刻意去做比較難的練習,當考試時遇上真正困難的題目不致於慌亂。
-
對話筆記作法的重點在於Purpose︰ 學生找教授 / 行政人員的原因;Questions and Answers︰ 把問題及答案依序列點寫下,若已經清楚說有幾點,列點確保每條都被記下。記下不熟悉的字彙,越完整越好。
Lecture 內容筆記作法重點(若講者說明關係並提問,一樣把問題及答案記下)
Definition 定義字眼、Subtopics 條列的項目(數字、種類)、 Describing characteristics 描述特徵、特色的字眼、 Example若講者強調某些點,記下解釋、舉例、概念應用、Specific Facts、 Stressing / Important points 強調重點的關鍵字、 Cause effect 因果關係:Y arises from X / Y is attributed to X -> X 是原因、 Comparison / Contrast 比較、對比、 Process / Sequence 過程、事件發生順序 -> 想到因果關係,記下動詞的方式來讀懂整個訊息、 Generalization 概括假設或結論
口說
個人覺得自己最沒立場給心得建議的是口說和寫作,因為是上 Video 的課程,沒有同學作為練習的對象,也不會遇到 Rachel 老師請她給我現場回饋,因此除了老師上課當中給同學練習題目時,也坐在電腦螢幕前腦中思索要如何作答,其餘能做的只有盡量熟悉六題的題型、收集難以預測的第一題題目且加以揣摩自己的回答,而因為還是有部分題目需要用到聽力,也只能努力練習聽力、盡可能不讓聽力降低口說內容的正確性。Rachel 老師上課時會不斷提供她自己的答案作為參考,至少讓我能小幅度地修正我的回答方向,也能大概知道怎麼樣的時間分配是比較合適的。我的反思是,如果能盡量找到母語人士或是口說流利者,請對方給予回饋及提示,我相信一定能夠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口說大抵也不是兩週便能練習到位的,能儘早開始便 Do It Right Now 吧!
-
口說三大重點: 1.Content︰Organized 2.Intelligibility 清晰度(發音、流暢性)3.字彙、文法
-
第一大題:挑一個選擇,給出意見+舉例+說明反面理由(沒有...的話會如何)。
-
第二大題:Personally, I agree /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並舉例說明。
-
第三大題:須做筆記,先快速寫下 Announcement / Letter 裡描述內容的關鍵字,關鍵字通常是名詞或動詞。聽力部分,記下(先注意說話者是男是女)意見 Opinion、論點 Argument # 1、論點 Argument # 2。作答時,不需要個人意見,只要整理即可,將時間分成三等份:20 秒 / 20 秒 / 20 秒,先說明Announcement︰ 描述內容作總結 A brief description or summary (被提出的計畫、規劃、改變、及其原因 What has been proposed, planned, or changed, and the reason),接著是Agree / Disagree︰ Reason #1 + Supportive detail 與 Agree / Disagree︰ Reason #2 + Supportive detail。
-
第四大題:45-50 秒閱讀定義或說明某個概念或專業名詞的文章,接著會聽到教授引用例子或經驗的 Lecture。閱讀時,記下定義 Title 的關鍵動詞、名詞。要記下文章及教授講解的舉證、例子、論點,並且注意動詞時態,30 秒準備後 60 秒答題,用教授舉的例子說明 Title。
-
第五大題:快速記下學生的煩惱、兩個解決方法內容及優缺點。選一個似乎較可行的辦法,用對話中的論點或自己的經驗來解釋剛剛選擇的理由。做筆記時,聽力部分,記下(先注意說話者是男是女):問題 Problem、解決方式 Solution # 1、解決方式 Solution # 2。
-
第六大題:教授講解某主題內容。做筆記時,聽力部分按照 Lecture 陳述的順序來做筆記,記下(先注意說話者是男是女):主題 Topic、Point # 1 - Definition or Description、Example 1、Point # 2 - Definition or Description、Example 2。
寫作
誠實地說,因為準備時間幾乎都投注在閱讀及聽力、寫作也一時之間找不太到專家幫我修改,無論是整合還是獨立寫作,我沒有練習寫過任何一篇。但是謝老師給予我的寫作概念,我認為非常關鍵。謝老師無論在閱讀還是寫作,多次強調、解釋的是主旨句與主題句的架構,其重要性於閱讀,是幫助應考時能迅速掌握該段或全文意旨(如該段結構、全文大意題);於獨立寫作(在此先不論整合寫作),則是我較清楚地知道,一篇英文寫作的整體框架應該如何建構,讓審閱文章的改卷者舒適、簡明、直接地進入我的論述脈絡裡。這麼一來,只要我能夠想到足夠支持我所選擇的論點的正面意見、或是足以反駁我所不選擇的論點的反面說法,那麼我便能為整篇文章加分-試想,假若有兩位考生,內容同等豐富,一篇清晰易讀架構完整、另一篇跳躍思考雜亂無章,後者豈不是冤屈了自身豐沛的論辯思想與舉證?當學會如何寫出好的主旨句與主題句,我相信於己往後的英文寫作表現、於閱卷者批改時的心境,都會有所提昇。
接著談整合寫作。上過謝老師的課、聽過老師對於整合的說明,便如同吃了顆定心丸,基本上建立起自己的模版(模版網路上有相當豐富的資源,我建議可以花點時間找出並調整成最適合自己的)後,精讀閱讀文中各爭點的旨意及論述基礎、在聽力當中確切記錄下反駁的理由與例證,整合要拿到高分理應不太困難,但是模版務必要反覆背誦,確保考試當下用最省力的方式將答案填入對應的坑即可過關,個人認為這是托福最應該掌握得分的部份,尤其整合寫作的聽力段通常不會刁難,我考前兩天聽完 30 篇謝老師寄給我的 TPO 整合寫作彙整音檔,雖然沒有練習寫、只有聽,但對於自己熟稔在計時下的情境完成閱讀與聽力的論點對照,是很有幫助的。
獨立寫作的部份,基本上謝老師的強項-邏輯-,在安排各段落的內容也有一定作用。譬如:若題目有三個選擇,選了其中一個,另外兩個也要提及,重點是要表達皆重要,只是比較起來還是某個最重要;可於第二段寫另兩個選擇的好處再推翻,或是先設定條件再淘汰另外兩個選擇,如同先射箭再畫靶。而先寫第二至四段(主題句先寫,可虛擬數據)與結論(主旨重提),第二段可先寫反方,正方後寫;但多方論點太單調,試著寫故事、例子、古今對照。此外,老師教導我可以改寫題目的定義,而定義分為 Explicit 或 Implicit,後者每人不同,可用同位語很自然地引出,不要寫「In my opinion」,也應盡量用第三人稱寫,不要寫「You」,否則可能會破壞與閱卷者的關係。老師也在課堂上提到如何起頭、如何有說服力地闡述主張,並強調在敘述論點時,分正反情況看,邏輯較完整。記得要舉例子,可依照重要性排列,重要的放後方寫;一段一主題,反方段不一定立刻反駁…等。
簡而言之,對我來說,謝老師的寫作與閱讀課向來是「方法學」,尤其我不是到班上課,沒辦法透過真正寫出一篇文章、據此與老師探究我的論點或舉例恰當與否?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才會讓可信度更高?但是我始終相信,我再怎麼有學識涵養(何況我並沒有),也比不上學哲法商管的學生、或是理工醫學的全方位強者神人,因此我只求思考邏輯清晰、撰文架構完整、引例合理實際,結果應不會偏離預期太多,甚至如果當日的題目與自身經驗或專業有關,還有加分可能。
後記
這回,我最大的弱點之一是「字彙量」。這些年來,我的單字量掉了非常多,儘管我們都明白語文用進廢退,當年托福 108 時的字彙量大致是目前的四倍之多。字彙影響的範圍,聽說讀寫皆涵蓋之,我很強烈地感到這次我準備時,聽力部分所遇到的阻力有很大的來源來自於字彙量不足,導致我在做筆記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抄寫拼湊什麼,而有些貫串前後順序或因果推論的關鍵字,聽不懂也是白搭。這次較幸運的是我在閱讀時沒有遇上特別困難的單字,即便碰上了,最後勉強擠出時間靠著前後文推斷選到正確的答案。字彙越充足,越有本錢把時間花在細膩思考,做筆記越順暢快速完整,寫作時也越有餘裕發揮自身的意見。
最大弱點之二是「缺乏時間」,有時間練習、學習,絕對是最好的,當有充分時間去了解題型、藉由練習得知自己的現有程度、針對表現不佳的部份補強、以問題為導向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對備考能夠有很大的進步,如同我五年前花了將近半年時間準備托福的時候。何況,語文並非短期內能全面提昇,這點也是我很喜歡謝老師的原因-謝老師在上課時常會不經意地做一些補充,老師會明白告訴你「這不會考,但對你將來在國外很有幫助」。謝老師除了應試技巧與觀念的傳授之外,我很享受老師傳達的這份「對於人生有長期助益」的語文知識補帖。我個人相當不認同速成的教育氛圍,誠然高分通過一項考試是件皆大歡喜的結果,但是長期下來,這並不會鼓勵學生謙卑地面對一門學問,但謝老師的思考邏輯與教學材料,是我長長久久都會留下來的(事實上,五年前的每一份講義,我幾乎還留著)。
第三,關於心態。承上點,我原本並不持著可能會考好的僥倖,比起系上其他認真提早數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準備的同學,我自知時間安排不佳,即便考差也是我應當負起的責任。我想我唯一能夠給出一點實質建議的是:當決定要認真準備考試,無論剩下多少時間,請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盡力而為。上課和自修的這兩週半期間,儘管碰上端午節家務事、南下至台中某醫學大學負責舉辦一場全天的選舉、恰巧遭遇暴雨淹水極為不便的時分,只要有空檔,排除萬難也希望把握時間上完 Video 課程與自修。我所申請的計畫,托福沒有設置門檻,其實我可以有很多理由與藉口不全心準備。當然,我的準備很有瑕疵,但是我只求考完時要對得起這段有限時間裡所有幫助過我的人,以及我自己。
最後,感謝家人、經典美語、多年來的恩師謝忠理老師、托福版曾經給予我支持與意見的版友前輩、系上給我建議與分享應考經驗的好友們。希望這篇心得,對往後準備托福的朋友有所幫助。預祝應考者,考試順利!
When you subscribe to the blog, we will send you an e-mail when there are new updates on the site so you wouldn't miss them.
Comments